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 设计观察
筑梦人第2期 | 扉建筑叶敏专访:艺术如人 亦有表里
发布时间:2019.12.16        查看次数:1482


羊城设计联盟携手腾讯房产网,开展会员单位代表设计师的系列专访——“筑梦人”,以对话的形式展现设计师自身的经历和故事,揭开设计师背后对设计的本真看法。本期嘉宾为羊盟会员单位扉建筑总建筑师叶敏



叫着“叶老师”,让叶敏似乎有些生疏的感觉,米笑是她被人叫惯了的称呼,这是英文“Michelle”的音译。看似随意的两个字,却也包含了她随性的态度,她说“没米就不笑”。
对于她来说,一切问题都有一个简单的回答。有钱就玩,没钱就赚,心烦了便不去想,活得简单洒脱,有着初入世事的天真无忧,但细看发现,这原来是历经凡俗的淡然。

在商业浪潮此起彼伏的今天,叶敏也依旧守护着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不做盈利,只为了艺术和人的纯粹联系,思索探寻着艺术的真正意味。
艺术到底该高不可攀,还是平易近人?在她看来,这不是简单的判断题。艺术如人,亦有表里,它可以有一颗骄傲的心,但为了融入更广的世界,市井气息的外表一定是它最终会选择的皮囊。

腾讯:你在2006年创立了扉美术馆,到现在已经十三个年头了,当时的初衷是什么?


叶敏:一开始做美术馆是很偶然的,2006年年初,认识的油画家想做自己的画展,问能不能跟业主借个地方。也是当时广州没有太多艺术空间可以做展出,所以一个带一个地做了起来。

艺术非常有启发性,那时刚成立工作室,时间比较多,跟艺术家们坐下来聊聊天,纯粹当成玩的事情。后来金融危机导致支持方想暂停,但我们早已被艺术“毒害”,非常舍不得,开始自己陆续投入资金,想要更努力地去推广,把这件事做好。


腾讯:那么扉美术馆的创立,在你的职业生涯中算是一个转折点吗?


叶敏:我们成立时不叫美术馆,叫扉艺廊,当时并不是想多做一个生意,主要是想传递个人感受,怎么样能让更广泛的大众理解或了解到,当代艺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这也可以说是转折点,假如没有做美术馆,可能我们就是一家寻常的建筑设计工作室。这件事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让大家都吸收到了很多养分。


腾讯:建筑师这份职业会更商业化,偏重实用性,这和你在扉美术馆的运营上会有冲突吗?


叶敏:其实没有,很多人会认为艺术没有用,但看看我们最近做的项目,譬如社区菜市场、无界博物馆、无界艺术季计划、民众花园等等,都能切实地改善人与人的关系,给到大家互相的信任跟尊重。每个人都低估了艺术的影响力,它的无形让它长期被忽略,因此我觉得我们做的事情还不够。

从初始到现在,或者说未来,我都不觉得美术馆有必要商业化。有人觉得我们本职事业干得不大,为什么要去做公益。我始终认为,有一百块钱,可以捐一块,不会影响你的生活。商业化一定会考虑市场的需求。 

腾讯:大众谈到艺术,常常感到是高大上的阳春白雪,你觉得商业和艺术、艺术和生活的距离在哪里?


叶敏:我想让距离越来越小,早期做展览的时候,大都是业内人来看,身边的居民很少,这让大家去思考原因。
如果一个城市或者区域配置了美术馆、音乐厅,也许会被认为这就是文化和艺术。但我们在这个社区做艺术十几年了,到底有没有让居民跟文化艺术拉近距离,或者说这里是否成为了他们的公共空间。好像都没有,所以我们开始反思自己所做的公益。
公益是什么?既然不是拿来挣钱的,没有商业目的,那么就要让周围的人受益。当身边的人没有得到,我们开始去转变一些策展的方向,这是在做的过程里面通过反思去调整的。

腾讯:具体做了怎样的调整呢?


叶敏:艺术是很伟大的,我们的调整就是让大众接受,与日常生活做连接。所以我们做了“无界墙”这个项目,展览里有相当部分是周边居民的物品,包括家中有记忆但舍不得扔的物品,慢慢地,居民就开始带家里人来参观,第一轮传播就是这样开始的。
让老百姓走进美术馆,是全世界所有顶级美术馆都在努力的事情。
只能说,阳春白雪不是形式上的,今天我们所做的虽然在形式上非常日常,但说到背后的动机,仍然相当阳春白雪。

腾讯:“无界墙”这一项目也让你被聘为广州首个社区规划师,这种新颖的社区“微改造”是从什么地方入手的?


叶敏:坦白讲,最开始是我们自告奋勇去做的微改造,可惜街道缺乏资金,最后没有落地。
因为没落地的设计,促使我们思考,扉美术馆怎样能够被大家使用。2015年年底,我们就开始想要为社区做一些微改造。这个改造会让居民说“你来我们的美术馆看看”,给了他们一种归属感。

腾讯:亿达大厦、方所、星海音乐厅改造、文立方都是你的作品,在你所有参与设计的建筑和空间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


叶敏:每个项目还是遗憾比较多,但也都有收获。亿达是我们第一个项目,已经十几年了,后来在我们作品中看到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在这找到原型。
亿达大厦是个“表里不一”的设计。从总图布局到建筑平面,都埋藏了很多关于中国园林的现代表达以及环保做法。但刚开始做独立工作室的时候,还不太自信,业主说要“新古典”,结果外立面就成了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一张皮。但这个项目之后,交给业主的设计一定是我们认为合适的,而不是去揣测别人的想法。

腾讯:在设计方所的空间时,留下了怎样的遗憾?


叶敏:方所的设计理念是自然界,当时想让上下层的顾客能拉开高度,做出一种俯瞰的视角,在门口看的话,坡度感会更强烈,遗憾没有实现。 
在室内,七八十公分的高度差距会给人强烈的感受,人们的沟通交流也会很不一样,营造在室内爬山的感觉。但因为工程上的问题,以及大家对空间的理解不一样,留下了这样的遗憾。

腾讯:你在番禺紫泥糖厂改造的建筑空间也非常值得细细品味,当初是为何去做这样的设计?


叶敏:最开始是几个朋友想要一起做一个联合工作室,虽然最后这个理想的住宅生活没有化为现实,但这个空间实现了大家很多想法,因为和普通的房地产开发不同,没有了各种房屋管控的限制,我们可以在阳台放个浴缸,可以在花园种各种喜欢的香草,让大家都实现了自己的梦。

腾讯:环保、可持续是现在的主流追求,但之前大部分建筑降低能耗,都靠后期设备做减法,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怎样最大程度减低能耗?


叶敏:亿达大厦是15年前的的设计,我们当时就已经在想环保。比方说中央的鱼池能带来自然光,因为水的关系又能隔热。像是天窗设计在西边,早上太阳能进来,到下午就进不来了,同时在天窗西侧种植绿篱。这种很简单的办法在设计中有很多,可以去达成环保、减低能耗。
楼梯这个设计在亿达大厦也是很有趣的,整栋楼的走火楼梯都有自然采光,并且穿越层层不同的花园。由于一个集团下属分公司都在大楼中,互相也有业务关联,这样的设计让同事乐意使用楼梯,自然节约了电梯能耗,同事们甚至戏称这里是“健身房”。

腾讯:这种细节在后来的设计中有体现吗?


叶敏:有的,文立方是2010年的设计,花了很长时间盖出来,里面采用了很多相似的想法,比方说内院利用自然的通风,外廊的遮阳,都是最简单便宜的关键手段。
一个设计可以有N种用途,可以观景,增加营业面积;也可以遮阳保温。我们把这种叫做被动式节能。像竹筒屋这样的民居就是最典型的节能建筑,以前没有空调,人家难道不活了吗?

腾讯:现在女性建筑师在这一行业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男性相比,你觉得女性的视角能够为设计带来哪些亮点或不同?


叶敏:对我来说就是没那么着急要成功,可能成不成功无所谓,我也不知道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只要在做的过程中享受到事情本身的乐趣。
我做事功利心会更小,换个说法说,同样搞个东西,人家看你一个女生,就会觉得不错,要是男生的话,大家的要求标准就会高了,也许是社会的眼光影响了他们。

腾讯:你是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硕士师从何镜堂院士,除了专业技术外,你还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叶敏:那个时候我是何老师唯一的研究生,他给我的感觉像永动机一样,我觉得我没有办法像他一样,全身心地投入事业。我有时候比较散漫,会停下来享受一下。

腾讯:现在身份转换,你也成为了广州美术学院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怎样引导学生进入专业角色,吸收专业知识?


叶敏:对于美术学院,我跟同学们讲的比较多的,是希望做一个美术学院的建筑生,而不是要向华工(华南理工大学)靠拢。我听说最近他们不用考美术就可以入校,这是一个倒退,是不对的。
以前美院的教学会侧重人文素养这种观念方面,这对建筑师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如果连想法都错了,那能做对事情吗?所以我不断地跟同学们说,要特别在意读艺术对你的滋养。

腾讯: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分别有自己的节奏和韵味,你觉得属于广州独特的气息是什么?


叶敏:生活化,充满市井气息。养分是从生活里来的,无论是做设计还是艺术家,后来很多的展览,艺术家都在周边社区做调研,作品不是坐在一个画室里面想象的,所以呈现出来是很鲜活的。

腾讯:中式建筑中最喜欢的元素是什么?


叶敏:中式建筑最喜欢的元素还是我们在亿达大厦屋顶做的鱼池,它的名字叫临渊羡鱼,其实我们没有刻意去想中式的风格,但是这个空间非常的中国化,就是说它的内涵是非常中国。

亿达大厦中的鱼池设计“临渊羡鱼”

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真正的仿古建筑,比如花窗、屋檐等,但是我们在做的这一套东西都反映了中式建筑里的精髓。


腾讯:你认为广州需不需要相对先锋或者说创意的空间?


叶敏:肯定需要,我理解的先锋就是有一点引领性。放在今天我们不一定看得懂,但之后它一定会给人启发。很多艺术院校出来的小孩在我们这儿待不久,他会问,咱们做的算艺术吗?怎么像做社工一样。
很多当代艺术大众会觉得“看不懂”,但由于我们做的很多项目跟社区有关,越厉害的艺术家反而越愿意跟我们合作,身边的居民也很受用。
先锋不是一个形式感,它可以很接近生活,不脱离群众,能让一头一尾的受众都喜欢,形式上的接地气并不削减观念上的先锋。我们现在做的实验性的项目其实非常先锋了,无界就是想突破一些传统定义。

腾讯:做项目的过程中,有没有比较有趣的事情?


叶敏:我希望能够跟有趣的人在一起,做什么都不要紧。有的时候可能比方说一个项目三年,其实你就可以想象肯定也是又是一个不挣钱的项目,为什么我们愿意做?因为当中会遇到很多可能比我们还“傻”的人,都非常有意思,能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别人都说我们好像很挑项目,但我们只是在选择跟谁在一起做事情,因为我觉得说我们跟别人在一起做事情,其实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

快问快答


1、什么事情是你童年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变过的? 
爱吃
2、你的人生信条是什么?
做好自己的事情
3、你希望有什么超能力?
沟通的能力
4、每天起床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喝水
5、口头禅是什么?
没有
6、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性格? 
比较平淡,不会有大惊大喜
7、你最讨厌别人对你说的话是什么? 
我知道
8、必须随身携带的(除了手机)? 
笔和小本子
9、下一个旅行地
瑞士
10、最近读的有什么有趣的书吗? 
《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
11、有没有最喜欢花? 
鸡蛋花 
12、喜欢沉稳还是明快的色调?
都喜欢
13、在专业上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夏昌世、杰弗里·巴瓦
14、在理想的环境中最想设计怎样的那个项目?
我做任何项目都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15、在职业生涯中有没有觉得至今觉得很惋惜的一件事情?
都还好,能活下来就不错
16、如果为自己设计会想做一个什么风格的家?
我的家都一直在改 
17、内涵重要还是形式感更重要?
两样都重要
18、不擅长什么运动?
太多了
19、现在最想送给自己的礼物是什么?
旅行
20、最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
想做的我都会去做
21、平时你的设计灵感是从哪来? 
每天的生活。
22、身心比较疲惫的时候,有什么排遣的方法? 
睡觉
23、在你心里,如果为钱、名利、理想排个序,是怎样的?
理想
24、对于自己的人生和职业近期有什么规划? 
我是一个特别没有计划的人


羊盟将与腾讯地产网以专访的形式呈现更多设计师的故事,下期为专访人物为杨家声建筑设计事务(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家声,敬请关注羊盟公众号。


本文转载自“腾讯·大粤网”

监制 | 张丽平

主笔 | 文敏柔

摄影 | 钟锐钧

设计 | 李晓蕾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往期资讯


筑梦人第1期 | 羊盟会长盛宇宏专访:建筑设计是遗憾的艺术





广州市空间设计协会 版权所有
扫码关注我们